新闻资讯

人物专访 / 陈佳—绽放音乐才华的天使

微信图片_20200924123512.jpg

 

环顾当今国内发烧音乐圈中最受欢迎的歌手之列,陈佳小姐无疑名列前茅。在圈子中,因为陈佳出了名的乖巧聪慧,因此大家都亲切地叫她佳佳。作为一名地道的北京妹子,陈佳不但拥有出众的形象与甜美气质,更凭着从小修来的音乐素养,令她的歌声沁入心脾。或许,在一些音响迷的眼中,陈佳仅是众多邓丽君的传承歌者之一。殊不知,那只是陈佳的一个侧面,当她真正展示出自我一面的时候,我们惊喜地发现,陈佳的歌声是属于陈佳的,陈佳的才华是令人惊喜的,她对歌曲的演绎有自己的见解和诠释方式,而不会因为曾经演唱邓丽君的歌而活在前辈的影子下。

 

这不,佳佳刚推出了一张粤语专辑《似是故人来》,专辑中选曲首首经典,已没有一首邓丽君的歌曲了。作为非母语演唱者,陈佳却能用自己的深情唱出每首粤语歌的意境,实在非常难得。在著名音乐制作人廖志茂的广州乐创空间乐喜录音棚,我对陈佳作了一场专访。下面,让我们听听陈佳细诉那些唱片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。

微信图片_20201019153453.jpg

 

 

 Q:作为非母语歌者,演唱能够达到如此出色的演绎效果,其中遇到什么困难呢?

 

A:因为从小喜欢听邓丽君的歌,她的粤语歌从小就跟着磁带学着唱,但那时候因为没有粤语发音的纠正,加上那个年代的磁带和播放机音质较为模糊,演唱也仅仅停留在感悟和模仿的层面上。后来随着年纪渐长,加上签约的是广东的唱片公司,推出的唱片也是非常讲究音质的“发烧碟”。因此,近些年录制的专辑开始刻意尝试演绎粤语歌曲,并且请粤语系音乐制作人纠正粤语的发音,虽然如此,由于粤语并非母语,因此不是一天两天的纠正就能真正唱好粤语歌,需要长年累月的揣摩。凡事成功非偶然,更多需要天时地利人和,很幸运的是,近年与一个香港的团队合作拍摄关于国学文化的视频,经常一起十天半月的相处,因此就有了较好的语言环境和香港同事学习粤语,大量的聆听、交流和学习之后,对粤语的感觉比原来有了很大提升。把聆听粤语的收获再自我吸收、反思用于粤语演唱。(由此可见,佳佳是一位善于学习,心思细密的歌者。)

 

 

此后,在近期的几辑《又见邓丽君》系列唱片中,都会下意识演绎一两首粤语歌,在反反复复的纠正中,更加深了对粤语歌词的理解,加上从小就爱唱邓丽君的歌,这些歌无论曲调、意境早已烂熟于心,演绎起来自然就得心应手。没想到,音响迷和乐迷们对佳佳演唱的粤语歌也称睐有加,因此佳佳更坚定了推出粤语专辑的信心。但这次演唱的《似是故人来》专辑所选的歌曲

却并不太熟悉,因此,其实为了准备这张专辑,是从曲调开始学唱这些歌。在唱熟之后,所有歌曲都录了小样,交给制作人廖志茂老师审听。然后,在廖老师的指导下纠正偏差的发音,经历了反复的打磨修正过程。

微信图片_20201019153834.jpg

 

 

因为,包括唱片公司和音响迷们都对这张粤语专辑抱有特别大的期望,直到即将来穗录音的前一周,内心的紧张情绪萦绕不去,压力之大甚至彻夜难眠。在广州录音两三天之后,更是陷入彻底失眠的状态。这个状况对于歌手而言这是无法承受之重,大家知道,休息对保护嗓音的重要性,在哪一刻,录音根本无法进行下去。于是,只好直接到医院开了安眠药,经过休息才算勉强把这张专辑的歌录完。(从这件事,我们可见佳佳是一位自我要求极高,事事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者,为了达到最佳效果,内心对自己的苛刻,以及其中的艰辛是外人无法想象的。)

 

回到北京后,无论吃饭、开车,几乎任何时候都在听自己的小样,清楚知道自己的演唱还不够自如的地方。边听边总结学习的过程,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后才能越唱越溜。经过两个月的磨砺,决定要到广州重录两首特别不满意的歌曲,于是有了第二次进录音棚的请求。这一次不但演唱拿捏更到位了,而且嗓音状态也因为放松下来而更好了,于是原本计划重录两首,到最后几乎整张重录。这样的经历在自己的演唱生涯中也是首次。毕竟唱片和演唱会不一样,演唱会是即时的发挥,而唱片则会被乐迷们反复播放,因此唱片录音的要求更高更严,演唱要尽求完美,后期制作更不希望留有遗憾。(佳佳如此用心演绎一张唱片的态度,就值得我们给予掌声。)

微信图片_20201019153942.jpg

 

 

Q:以非母语演唱,能达到这样的发音和情感表达高度已经是很高的成就,这张专辑中,自己比较满意的有那几首呢?

 

A:《似是故人来》这张专辑的歌曲都是广东乐迷相当熟悉的经典粤语作品,其实唱下来整张专辑的歌都很喜欢。比如《有谁共鸣》、《沉默是金》等等,这些歌曲的曲调、音域和词义和我其实是比较契合的,但第一次演唱却没有唱好,而第二次录音的时候,对歌曲把握的提升比较大。《月半小夜曲》是我本来就非常喜欢的一首歌,而且这些歌的张力也非常强,在发烧碟当中一般都比较安静舒缓,像这首歌的演唱却不一样,就如同跳上了一列奔驰的列车,等慢下来的时候已经是终点了。另外,《风继续吹》也是一首非常喜欢的歌,包括日语版、这次的粤语版之外,将来还会演唱国语版。(一位歌手能够唱好一首歌的三个版本,在发烧唱片圈中大概也是史无前例的吧。)

 

Q:资料介绍,你从小就学习钢琴演奏,并且获得不错的成绩,后来加入过合唱团,那么这些音乐的经历对你如今走上职业歌手道路有多少影响呢?

 

A:其实生活当中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,练琴更是早已养成不可缺少的习惯,近期就拍摄了一些自弹自唱的视频。但学习的是古典演奏,和流行的伴奏是完全两个体系,因此现在也很有需要练一练即兴伴奏等技术。另外,为了保持舞台上的状态,也会保持练习舞蹈。而且,因为从小就没有系统地学习声乐,在保持自己的声音条件和长期演唱的习惯外,现在也需要进修声乐课,学习正确的演唱技术来提升自己的演唱水平。

微信图片_20201019154157.jpg

 

 

其实所有学习音乐的经历,都是对人综合素养的一个塑造的过程。就比如一直有不少人说我模仿邓丽君很像,那他们只看到其中一个方面。现在的我其实是以往学习音乐的一个综合的呈现,而并不是单纯的模仿而已。正如声乐老师的评价:邓丽君于你而言已经变成一种养分,至于吸收养分之后如何开花结果那就暂且没有定论了。除了邓丽君的歌,自己也唱过很多歌,并没有把自己圈在模仿邓丽君的道路上,那只是部分乐迷们自己下的定义。除了《又见邓丽君》系列之外,将会有更多呈现自己另一面的发挥,让大家更全面认识佳佳。未来的很多可能其实都需要由市场来决定。

 

其实除了擅长演唱邓丽君,我还有一些原创方面的工作值得大家关注。比如这次来广州,录的作品就有几首是自己的创作。这些都是一些有名的、经典的日本歌曲,我重新填上中文歌词,并且自己演唱,相信会带给乐迷全新的体验。其实在早些时候,我自己谱曲填词的作品也已经发表过不少了,大家在网络音乐平台上都可以听到。比如《晚风的歌》就是我自己的词曲作品,《蓦然回首》是一位好朋友Sindra写的词,我写的曲子。然后,还有国学文化视频节目,给古诗词谱曲创作的歌曲也大概有10首左右了。然后自己创作词曲的还有《心中的树》、《明月在我心》、《再见的七月》等等,都是自己喜欢的作品。(原来佳佳不但歌唱得好,竟然忽略了如此厉害的创作才华,失敬!)

微信图片_20201019155303.jpg

 

 

Q:与天艺文化的合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?除了演唱,你还会参与到唱片的制作环节吗?

 

A:从2017年,《又见邓丽君》系列开始的,其实唱片出版的频率并不高,至今大概也就是一年一张。我和制作团队都一直坚持精雕细琢,力求每张唱片都能呈现出完美的唱、录的状态。每张唱片的制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,前期我会参与选曲,会和制作人一起研究哪些歌曲可以颠覆原作的编曲,后期制作我自己比较关注人声的演唱质量等方面,到最后的混音那还是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。比如和我长期合作的廖志茂先生,就是一位很出色的音乐制作人;比如负责几张专辑录音的李贵先生,就是一位很出色的录音师。

 

其实我比较喜欢听流行风格的混音配器,伴奏声部会比较的丰富,整体听起来就会比较有层次感和丰满感。而发烧录音配器就做最大程度的减法,因此大家都把关注点落在人声上,也就更考验歌者的演唱水平。

 

Q:说到声音效果上,佳佳是如何看待发烧唱片市场的呢?

 

A:发烧友真是太珍贵了,大家都明白如果没有这群可爱的发烧友执着于买实体CD唱片,播放音乐的仪式感,可能CD的市场会更惨淡。其实我年少时的最大乐趣,就是每天放学回家的时候,会把路上所有唱片店都逛一遍,天天逛也乐此不疲,那是个CD的年代。后来的MP3、现在的流媒体的高速发展,把CD打得落花流水,很多朋友都期待在各个流媒体音乐平台上听音乐,而基本不会关注实体CD了,这是一件非常令人遗憾、伤心的事情。对于发烧唱片该做成怎么样呢?我其实并不会去追求任何的所谓发烧元素,而是希望自己的唱片能够呈现给听众最自然、最舒服、最具音乐感染力的音乐感受。好的制作不但要有好的音质,还需要在编曲配器上作更多的尝试,呈现更丰富、更饱满、更有能量的音乐气氛。

 

关于发烧唱片,我还和佳佳、廖老师、天艺唱片库小姐做了一次有意义的探讨,本期限于篇幅,下次再和大家分享。